老牛灣景點介紹之乾坤灣(神話傳說)
2017-03-17| 發布者: admin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旱,土地干裂,民不聊生。四海龍王上報天庭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為了拯救萬物,拯救百姓,拯救生靈。
于是,命四海龍王普降甘霖。雨降到一定時候,玉皇大帝派齊天大圣孫悟空到人間探查雨水是否下好了。
孫悟空領命后,跑出南天門一個筋斗云,翻出十萬八千里,不曾想翻到老牛灣的大石盤上,頭上撞了一個大疙瘩,疼的哇哇直叫,趕緊翻筋斗云回到南天門,急急忙忙跑到天宮,見了玉皇大帝,嚷嚷道:“你這個玉帝老兒,誠心耍我老孫,四海龍王也在糊弄你呢,人間大地硬如鐵盤,堅如石板,我老孫本是銅頭鐵脖兒,也經不住這般碰撞,撞得我老孫頭上起了一個大疙瘩不說,鐵脖子至今也酸痛難忍。雨根本沒下好。”玉帝聽了以后,馬上命四海龍王興風作雨連降七七四十九天大雨。
于是電母打閃,雷公雷響天鼓,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一直下了四十九天。這可嚇壞了山神土地,像這樣下去,不僅老百姓沒有安身立命之地,連山神土地爺也不知道去何處立身。于是集齊眾多山神十地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報:地上一片汪洋,不但要停止降雨還需要排除水患。于是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治水。豬八戒領命后,扛著大釘耙降到人間去治水。
豬八戒到了人間一看,這還了得,水流必須有個道道,怎么成汪洋一片了。于是他舉起大釘耙到處亂耙,左一耙,右一耙,上一耙,下一耙,使盡渾身解數,用盡吃奶之力,漫山遍野到處耙來耙去。這下好了,大地出現了七溝八梁,千山萬壑,遍地溝岔,水是有了道道,但究竟流到哪里呢?如果水從山上流下來,流不出去,照樣禍害百姓,人類無法生存。于是山神土地又到天庭奏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齊聚天庭,共商對策。各路神仙七嘴八舌,各顯奇能,群策群力。最后議定:萬水匯巨流,百川歸大海。
這萬水匯巨流,豬八戒給解決了,這百川歸大海還必須靠一個高能神仙解決。最后議定,只有太上老君才能辦好。于是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駕神牛下凡,首先犁出一條河道包容萬水,流入東海。太上老君下凡后。確定必須從源頭去耕出一條河道來,于是他駕著神牛出青海,走寧夏,過甘陜,上內蒙一路耕來,盡管一路上也經過萬水千山,草地平川,卻也順利。不曾想,犁到一個去處,忽見對面山上神燈高照,亮徹天宇,光芒四射,刺眼奪目。在這暗夜里,更顯耀眼明亮。這老?匆姾,實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又因神燈刺眼,看不清楚線路,一驚嚇,奮力前耕,老君爺也無法駕馭,拐了一個四十里大灣,從此河道從這個大灣一直向南延伸,河水在山西境內向南流去,直到河南省才向東流去。老君爺駕神牛一直把河道耕到東海。這條河道因兩岸流經黃土高原,兩岸支流溪溝全帶泥沙,水流終年成黃色,因此古人命名為黃河,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母親河。卻說老牛被驚嚇,開始拐彎的地方,是黃河入晉南流的轉彎處,既有獨特風貌,也有悠久的神話傳說,又是孫悟空探雨碰頭的地方。還是大禹治水,將妻子涂山氏和兒子啟安排居住的地方。
為了留作紀念,將此地命名為老牛灣。千百年來,老牛灣的名字叫響了。這地方歷史淵源久遠,從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現在還殘存石刀石斧,繩紋陶瓦碎片。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它所在之地是普天下獨一無二的長城和黃河的交匯處,蜿蜒曲折的長城一直深入奔騰咆哮的黃河之中(現在萬家寨水電站大壩蓄水,形成高峽平湖),長城向東延伸到奔騰洶涌的群山之中,黃河一瀉千里向南流去。他所在的偏關縣,不僅是長城和黃河擁抱之處,而且在寺溝段是黃河跟長城的并行之處,境內丫角山是內外長城的交匯地。偏關是中原農耕民族和少數民族的結合部,是農耕文化跟游牧文化的融匯地。經過億萬年千錘百煉的打造,老牛灣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圣地。中外游客絡繹不絕,有朝山的、有拜佛的,有領略山光水色的,有探尋歷史淵源的,有研究文化底蘊的:有文人墨客,有書畫大師,攝影高手,影視明星,著名導演,政治家,歌唱家,采風團,尋根問祖者,高僧道士,巨商富賈,豪門子弟,學者文人,各路高人,各地貧民百姓紛紛擁入老牛灣領略風光,探尋文化古風古韻,了解民俗民風,挖掘歷史淵源,觀賞奇山異水,領略石板村莊民居古跡,體驗黃河風情,長城風光,戰爭文化……
前面提到大禹治水將妻子涂山氏安頓在老牛灣。事情是這樣的,大禹本來是山西夏縣人,老家也當然是夏縣了。皆因當時水患洪荒,南面地勢低,容易被洪水淹沒。當大禹接受了治水任務之后,決定用疏浚的辦法治理洪荒。經過考察,發現老牛灣村坐落在一個大石盤上,不容易被洪水淹沒,因此將家小安頓在老牛灣。老牛灣這座大石盤也稱望夫石。據傳大禹妻子涂山氏和兒子啟經常站在大石盤上向遠暸望。盼望大禹平平安安成功治水早日回家
老牛灣村向南二十里處,黃河轉彎時有一個非常奇特壯觀之處,這當然也是老君爺駕神牛耕出來的自然景觀,它叫乾坤灣。這乾坤灣也有其美麗的傳說。
相傳神農氏伏羲為了解釋宇宙萬象,預測大地萬事萬物變化,預測人類吉兇禍福,畫出八卦,而八卦又變換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但是一般人實在解釋不了。到了周文王姬昌時代,文王青少年時就喜歡鉆研八卦,探尋八卦的神奧之處。于是他一方面占卜,一方面觀天象,察山川,上曉天文,下識地理,細研人脈,深鉆玄理,探尋規律。經反復研究琢磨應驗,最后研究出解釋八卦變換的卦辭,爻辭,成就了周易,也即易經。成就易經需要有一個陰陽圖騰。當他察山川從西岐走到乾坤灣的時候,發現老牛耕出來的地貌,形成陰陽魚圖形,這真是天公作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神牛的巧妙安排。于是他在乾坤灣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反復在兩大地貌大魚周圍考察,占卦,尋求陰陽玄機,卻也奇怪,許多卦辭在乾坤灣這地方都能應驗。于是他下定決心將這地貌陰陽魚作為易經的圖騰。也就是八卦圖。說也奇怪,自從確定了易經的圖騰以后,不僅使其在位五十年,而由其兒子周武王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的江山。
不知神農氏伏羲畫卦時是否到過乾坤灣,但周文王周易的圖騰陰陽魚確實出在乾坤灣,如若不信,你親自到乾坤灣觀景塔仔細看一看,黃河在其間兩面自然景觀是不是兩條非常壯觀的陰陽魚。周文王易經的卦辭和爻辭當然不是在乾坤灣完成的,那是集其一生心血和眾人智慧而成就的。但乾坤灣陰陽魚圖騰卻是永遠磨滅不掉的。陰陽魚四面八方的卦圖在山勢中哪里可以表現出來呢?這就需要有心人從四面八方的山體山勢中去尋找研究。不過,為了濃縮八卦圖,使更多游人觀瞻乾坤灣的壯觀景象。2010年,中共偏關縣委偏關縣人民政府在乾坤灣打造了精品旅游景點,2013年竣工。在其地平整山頭修筑了較大停車場,修筑了雄偉壯觀的九級八角觀景塔。站到觀景塔上既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群山起舞的雄宏壯闊景觀,也可以看到陰陽大魚靜臥黃河兩岸的奇特情景。乾坤灣景點建有宏麗高大的二層辦公觀景樓,中間有伏羲、周文王、孔子的高大雕塑象。期間既有八卦圖,也有星宿圖,假山假石,亭臺樓閣,廊坊畫棟,花草樹木,使人心曠十申怡,流連忘返。此外,周圍山坡還有彩繪景圖,還有太上老君騎神牛雕塑、太上老君駕神牛耕黃河、小牛跪乳等雕塑,不一一枚舉。這些景觀足可以使你大飽目艮福,遐思萬千。
當我們看到太上老君駕神牛耕黃河到老牛灣時,被亮徹天宇的神燈驚嚇,拐了一個四十里的大灣。這神燈又是什么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妨也談談其美妙的傳說:卻說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駕神牛降落人間的時候,考慮到人間暗夜漆黑,沒有光亮。太上老君駕神牛耕黃河也是白天黑夜艱難勞作的。白天好說,有太陽的光輝能把握方向,而日音夜里就不好辦了。于是,他隨即派燃燈大仙降落人間找一高山之巔,點燃神燈,給人間一線光亮。燃燈大仙到人間找到一座大山,在上面點燃了神燈,神燈在暗夜里光芒四射,亮徹天宇。其景象太上老君和神牛是不知情的,因此,耕到老牛灣有被驚嚇的一幕。卻說這燃燈大仙燃神燈的山起名明燈山。明燈山至今有廟宇,每年6月25日要舉辦古廟會,紀念神燈佛燈光照山谷,明如白晝,這是吉祥之兆,會給人民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過會期間要唱戲慶祝。遠近鄉民紛至沓來,集聚山頭,祈佛許愿興高采烈熱熱鬧鬧共趕山會。話說這神燈佛燈從古至今一直在點燃著,周廣幾百里都可以看見。在明燈山上有一個山洞,山洞里放著一口大鍋,傳說是燃燈大仙留下的神器。大鍋里盛油,并布有燈焓,這油是神油,燈燴是神燴,燈當然是神燈了。每當暗夜里燈便點著了,油熬不盡,燈燴燒不完,明亮的燈光周廣幾百里都能看見。真的這么神奇嗎?燈光幾百里看見是山高。亮徹天宇是鍋大油多燈燴多,而油熬不盡卻是上布施的隨時都有,隨時為之添油。因此從古一直延續至今,香火不斷,燈光明亮。明燈山在偏關縣當然也是一個旅游景點了。
以上所記的神話故事和美妙的傳說都發生在偏關縣境內。偏關縣歷史淵源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歷代為古戰場,烽堠墩臺星羅棋布,城廓營堡遍地都有,隘塞柵口隨處設置。北有巍蜒曲折的長城遨游于崇山峻嶺之中,西有奔騰咆哮的黃河一直向南流去。山美,水美,人更美,風光無限,景色迷人,奇特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