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牛灣 山水里的“石頭城”
2017-03-17| 發布者: admin
關于山西老牛灣,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相傳遠古時期,這里連續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洪水到處泛濫,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趕著神牛下凡犁辟河道,走到此處,太陽落山,不料對面的明燈山上的神燈驚了神牛,神牛一用力便把黃河河道犁出了一個大灣,故名老牛灣。正所謂“九曲黃河十八彎,神牛開河到偏關,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
賞春暖花開看山水交融
出行的欲望經過了漫長冬季的積蓄,終于在這個溫暖的春天噴涌而出。從北京出發,宿大同,經朔州、偏關、萬家寨,最后走到公路的盡頭,便到了老牛灣村。自然樸實又蒼涼壯美的老牛灣,春天似乎比北京來得晚些。
不過4月底的老牛灣已是山花爛漫,山間、田野、村莊里到處點綴著桃花、杏花、梨花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真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當你一邊賞花,一邊走在松軟的坡地綠草間看著黃河落日時,來時的疲憊一掃而光,只剩下舒服愜意。
緊鄰老牛灣村的黃河,因萬家寨水利工程,已穿起了綠裝。這份綠,讓來到黃土高原的游客不免心動。老牛灣的村民已記不起是從什么時候起,來村里的外地客人越來越多。
跟著村里的導游來到古堡的制高點上,放眼望去,老牛灣這片三面環水的黃土塬猶如一個半島插入黃河和它的支流中,彰顯出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高聳、挺拔的蠻漢山在這里形成險峻的黃河峽谷,蜿蜒于陡峭山崖上的明長城在這里與黃河交會。
老牛灣村緊緊依偎在古堡下,十幾個窯洞民居院落緊密地聚攏在一起,灰白色的石塊和石砌壘起的院墻簡潔而齊整。半島的頂端,是一座獨立于古堡之外的烽火臺,高大的烽火臺包著厚實的城磚,就像一位渴望征戰的將軍堅強挺立,烽煙散盡,卻始終不愿褪去征衣。眺望黃河,一如幾十公里外的萬家寨庫區,平靜舒緩。沒有朔風凜冽,也沒有黃沙撲面,碧藍的天空下,留給人的感受除了寧靜,還是寧靜。
游黃河蕩舟領略古堡遺風
建成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老牛灣古堡坐落在緊靠黃河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是明長城防御系統的屯兵城堡,古堡北端的望河樓是明代建筑風格的精品,也是老牛灣景區的標志之一。老牛灣古村落的建筑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當地的石頭、石片堆砌而成。造型各異的民居古院因勢向形,石墻、石院隨形而就,石碾、石磨、石倉、石柜隨處可見,整個村莊可算是一個經典的石頭建筑博物館。如果你想一睹其全貌,還需乘船筏舟去北岸內蒙古境內。
清晨,來到黃河岸邊,太陽從對面的山崖照耀過來,碧藍的河水泛著粼粼波光。你會不由得詫異,這條大河是否真的是黃河,為何不見混濁?老牛灣的凈水應當得益于下游的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使水流減緩,泥沙沉淀,河面上升,安靜婉約,如鏡湖瀲滟。
乘船來到北岸,內蒙古境內由于交通更為便捷,開發也相對較早,碼頭已修整一新。站在河岸高處,輕易便可看到黃河對面荒蕪的長城和突兀的烽火臺。古堡雄踞崖上,俯視黃河,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所謂“夏守邊,冬守河”,老牛灣兼而有之。難怪今天的老牛灣已成為黃河生態旅游勝地,吸引著大量攝影喜好者和游客到此目睹“山水圍繞”的壯景,感受穿越黃河峽谷的樂趣。
玩家引路
交通:去老牛灣一帶,可以取道朔州,經偏關到老牛灣。從朔州到偏關每天都有班車,但車次較少。從偏關到老牛灣中間經過萬家寨,偏關到萬家寨約三十多公里,路況較好,萬家寨到老牛灣14公里。
住宿:在偏關可入住偏關賓館,住宿老牛灣呂扣農家樂。
美食:偏關的驢肉莜面不錯,酸飯也很有特點,嘗嘗無妨。吃農家菜,燉黃河鯉魚、尤其是呂扣大叔的面魚,很有特色。
周邊:朔州的崇福寺是遼金三大寺廟之一,殿內有“五絕”,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