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驚艷亮相
2019-07-28| 發布者: 呂扣農家樂
“貴州的蠟染和印尼的蠟染布巴迪克(Batik)制作工藝好相像,沒有想到貴州的蠟染也是幾千年的歷史……”2019年7月23日,2019中國-東盟少兒藝術教育暨成果展上,貴州蠟染、苗族刺繡、安順地戲、黔南拋花繡、古法造紙等非物質傳統文化在現場進行展演時,吸引了參會的不少外賓駐足觀展。
爭相體驗蠟染技術
在實驗小學的蠟染和古法造紙展區,印尼文化與教育部語言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建設與發展中心的傅碧達被貴州的蠟染深深吸引。
傅碧達說,蠟染是印度尼西亞當地非常受國民推崇的一種傳統手藝,這門歷史悠久的手藝不僅僅是世界矚目的非遺文化,而且是印尼的“國寶”,是印尼人民引以為傲的文化與工藝,沒有想到在遠隔千里之外的貴州,居然遇見了和印尼相同技藝的蠟染技術,真的是太驚艷了。
“我能不能也感受學習一下貴州的蠟染制作工藝。”傅碧達一邊說,一邊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學習起貴州的苗族蠟染技術起來。
傅碧達告訴記者,制作工藝幾乎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印尼的蠟染顏色稍微多些,印尼蠟染喜歡五顏六色,貴州苗族蠟染的顏色則相對講究單一。除此,印尼非常崇敬蠟染,幾乎老百姓和官員都有穿蠟染衣服的習慣,印尼的蠟染叫巴迪克(Ba-tik),在印尼遇到喜慶時刻,大酒都必須穿巴迪克,否則就不完美。政府部門甚至規定,公務員和銀行等上班人士,必須身著“國服”巴迪克長袖衫,老百姓遇到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或活動,也必須身著巴迪克。
古法造紙驚艷來賓
在蠟染展臺的一邊,是實驗小學學生們搭建的古法造紙平臺,只見學生們在未干的紙漿上直接鋪就花草,簡單自然烘干就形成了一張有美麗細紋和純天然壓花的花草紙,學生們的花草紙制作工藝瞬間就吸引了外賓們參觀駐足。
貴陽市實驗小學校長鐘海燕告訴記者,兩天來,蠟染和古法造紙最為吸引外賓的展臺,包括越南教育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各國等外賓到來展臺,大家都要現場感受體驗中國最為古老的古法造紙工藝技術。
“這個就是改變世界最為偉大的發明,太偉大了。”馬來西亞福林園國中二校的師生現場體驗后由衷感嘆,并在東盟周組委會的牽線搭橋下,貴陽實驗小學與馬來西亞福林園國中二校簽約了相關合作辦學協議。
展演現場還進行了地戲臉譜雕琢、石頭作畫、古法造紙、苗族現場拋花秀等。
據介紹,兩天來,貴州的非物質傳統民族文化吸引了幾千外賓參觀。